商务新长征 海峡西岸品牌行”论坛福州召开
本报记者 张莉
福建省是我国率先对外开放的省份之一,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。进入新世纪,福建省委、省政府提出“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”的宏伟构想,这为福建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战略机遇期,也为两岸品牌企业的发展与合作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。
7月9日上午,“商务新长征 海峡西岸品牌行”论坛在福州举行,各界代表同聚一堂,共同为促进海峡西岸品牌建设、推动我国品牌经济发展谏言献策。商务部外贸司副司长霍建国出席论坛并发表讲话。
霍建国表示,启动品牌战略、推动中国创新体制和争创品牌这项工作,是中国经济发展到当前,整个经济结构升级以及保证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,也是保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。“品牌万里行”就是要唤起全民的品牌意识。
霍建国说,近十多年来,福建在改革开放、发展外向型经济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。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,经济运行及企业竞争行为基本遵照了市场经济规律。越来越多的福建企业竞争力在迅速提高,知名企业和品牌产品迅速成长,并不断地走向全国、走向世界。福建的发展依托自身所具有的联接港澳台和两个三角洲的区位优势,通过承北接南,东拓西联,实现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对接,最终实现三个经济区的互动发展,带动了两个三角洲和海峡经济圈的经济发展。今年,福建提出建设“海峡西岸经济圈”的战略发展目标,进一步凸显了福建的对台优势和作为两岸三地、两大三角洲联结点的区位优势。同时,“海峡西岸经济圈”的建设,形成了新的市场环境,这将从客观上极大推动福建自主品牌的建设和发展。
据悉,福建全省上下正在大力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,而实施品牌战略在“海西”建设中的意义极其重大。
近年来,经过多方努力,福建自主品牌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。据福建省外经贸厅副厅长吴国盛介绍,福建有18家企业获得商务部公布的2005~2006年度“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出口名牌”称号;有62项产品获得“中国名牌”称号、141项产品获 “国家免检”产品称号;61件商标获得“中国驰名商标”称号,获“商务部出口名牌”、“中国名牌”、“中国驰名商标” 和“国家免检”产品的数量在全国均居第5位。此外,福建还率先在全国建立了省级出口名牌体系,形成了多层次的品牌培育机制。
吴国盛也指出,与发达省份相比,福建省的出口名牌在数量、技术含量、产品附加值等方面都还有较大差距。主要表现为:品牌意识还不够强,拥有自主品牌少,自主品牌对出口的贡献少,自有出口品牌的附加值不高,品牌的发展环境仍需进一步改善。
吴国盛介绍说,为积极贯彻实施出口品牌战略,福建将增强品牌的自主创新能力,大力打造培育品牌平台,完善品牌建设的支持服务体系,加大品牌的市场推介力度,切实维护品牌的知识产权,努力促进品牌建设实现新发展。
|